查看: 3005|回复: 38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中国农历传统节日-冬至

[复制链接]
头像被屏蔽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08-12-21 10:46:1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来自:江苏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赞赞(0)
【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近期活动汇总】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沙发
发表于 2008-12-21 10:47:21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广西
中国农历传统节日-冬至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◆春 节 ◆元宵节  ◆青龙节  ◆寒食、清明

◆端午节 ◆夏 至  ◆乞巧节  ◆中元节  ◆中秋节

◆重阳节 ◆冬 至  ◆腊八节  ◆过小年  ◆年除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☆冬至
 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,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,说“过了冬,一天长一葱”。所以又称这天为“长至”。汉唐以来,宫女冬至后的女红,每天要多用一根线。这也就是民间说的“吃了冬至饭,一天长一线”。从冬至开始就“入九”了,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,上有八十一个瓣,名为“九九消寒图”,每天用红色涂一瓣,涂尽就“出九”了,故而冬至又称“数九”。
  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,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。有的还要喝酒,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,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,“饺儿”谐音“胶耳”。临沂、邹城、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。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,邹城蒸饽饽,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。民谣说:“蒸冬蒸冬,扬场有风。”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,冬至以后阳生,正如杜甫诗中所写“冬至阳生春又来”。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,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,以象征团圆。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。
 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。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,是乱而复治之机。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,到了宋代,达到顶峰。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,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。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。节日三天,百官朝贺,君不听政,民间三日歇市,学生放假,民谣说“冬至大似年”,所以旧时利津、夏津等地又称冬至为亚岁、小年,同春节差不多,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。济南、济阳、福山等地,官府庆贺如同春节,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。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,叫做“消寒会”,画“消寒图”。邹城则画九九图,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,农家儿童则做“拿寨”、“打瓦”的游戏,少年开始学武术,叫做“看冬”,但是没有拜贺的习惯。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,乡人非常悲痛,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。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,农家有祭祖的习俗。临沂民间认为,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、固房屋的日子,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,焚于墓前,尔后添土。莒县则祀祖于祠堂,仪式十分隆重。崂山县旧俗,冬至分两天过节,第一天叫“鬼冬”,摆供祭祖,吃水饺;第二天叫“人冬”,吃包子。临沂、历城、临朐等地的妇女,习惯回娘家,庆云、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,妇女开始做针线。邹城开始筑地窖、织席和纺线。日照民间传说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,云迎日落,则来年大吉。即墨民间根据冬至日期在当月的月初、中旬或下旬来预测当年冬天的寒暖,民谣说:“冬在头冻死牛,冬在中暖烘烘,冬在尾冻死鬼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3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1 10:49:51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江苏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
发表于 2008-12-21 10:54:29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山东
21号冬至,算不算冬在尾?!冻死鬼?
不过我这今天来寒潮了哦。刚刚冷冽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人气 +1 收起 理由
ldq406648639 + 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5
发表于 2008-12-21 10:54:38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山东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6
发表于 2008-12-21 10:58:34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广东
在广东是冬大过年的。先不管是不是节日,但作为一个中国人起码不能只重视圣诞而忽略了冬至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
发表于 2008-12-21 11:00:10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湖南
中国农历传统节日-冬至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◆春 节 ◆元宵节  ◆青龙节  ◆寒食、清明

◆端午节 ◆夏 至  ◆乞巧节  ◆中元节  ◆中秋节

◆重阳节 ◆冬 至  ◆腊八节  ◆过小年  ◆年除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☆冬至
 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,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,说“过了冬,一天长一葱”。所以又称这天为“长至”。汉唐以来,宫女冬至后的女红,每天要多用一根线。这也就是民间说的“吃了冬至饭,一天长一线”。从冬至开始就“入九”了,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,上有八十一个瓣,名为“九九消寒图”,每天用红色涂一瓣,涂尽就“出九”了,故而冬至又称“数九”。
  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,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。有的还要喝酒,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,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,“饺儿”谐音“胶耳”。临沂、邹城、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。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,邹城蒸饽饽,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。民谣说:“蒸冬蒸冬,扬场有风。”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,冬至以后阳生,正如杜甫诗中所写“冬至阳生春又来”。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,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,以象征团圆。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。
 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。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,是乱而复治之机。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,到了宋代,达到顶峰。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,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。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。节日三天,百官朝贺,君不听政,民间三日歇市,学生放假,民谣说“冬至大似年”,所以旧时利津、夏津等地又称冬至为亚岁、小年,同春节差不多,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。济南、济阳、福山等地,官府庆贺如同春节,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。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,叫做“消寒会”,画“消寒图”。邹城则画九九图,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,农家儿童则做“拿寨”、“打瓦”的游戏,少年开始学武术,叫做“看冬”,但是没有拜贺的习惯。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,乡人非常悲痛,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。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,农家有祭祖的习俗。临沂民间认为,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、固房屋的日子,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,焚于墓前,尔后添土。莒县则祀祖于祠堂,仪式十分隆重。崂山县旧俗,冬至分两天过节,第一天叫“鬼冬”,摆供祭祖,吃水饺;第二天叫“人冬”,吃包子。临沂、历城、临朐等地的妇女,习惯回娘家,庆云、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,妇女开始做针线。邹城开始筑地窖、织席和纺线。日照民间传说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,云迎日落,则来年大吉。即墨民间根据冬至日期在当月的月初、中旬或下旬来预测当年冬天的寒暖,民谣说:“冬在头冻死牛,冬在中暖烘烘,冬在尾冻死鬼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8
发表于 2008-12-21 11:22:32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广东
有同感..冬至确实是个大节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9
发表于 2008-12-21 11:54:06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浙江
提示: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头像被屏蔽
10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1 11:57:42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江苏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1
发表于 2008-12-21 11:58:54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广东
我只灌水,不做发表!300分,我来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
发表于 2008-12-21 12:01:43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广东
今天你饺子了吗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发表于 2008-12-21 12:08:11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湖北
刚吃了一大碗饺子
花了我2.5元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
发表于 2008-12-21 12:09:58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广东
还没吃饭呢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
发表于 2008-12-21 12:10:59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河南
今天早上就吃了饺子

冬至不吃饺子掉耳朵的哦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